淺談音樂在我校的育人功能 |
發布日期:2021-12-03 來源:宜昌市體育運動學校 作者:宋正蓉 瀏覽次數:1341 字體: 小 中 大 |
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樂?!?/span> 一、開發潛能,提升個人素養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面向全體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能讓他們在美的熏陶中健康其身心,完善其人格,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二、調節情緒,緩解運動疲勞 貝多芬說:領悟音樂的人,能從一切世俗的煩惱中超脫出來。優美的音樂可以引導人們調節自己的情緒,情感進行自我安慰與疏導,從而擺脫不良情緒和壓抑感的主導作用。青少年期的孩子在面對學習訓練以及人際交往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如果能聽一段美妙的音樂,或者高歌一曲,都可以適當地調節情緒。 曾有一個鮮活的例子,一次在七年級上課時,走進教室,看到一個女生在哭泣,問她原因,她不想說,勸她不哭也沒用,我便開始上課,當琴聲想起,大家開始唱練習曲時,我注意到她的情緒已經沒那么激動了,雖然還沒有開口,但是看得出來她的注意力已經在旋律上了。接著我們開始唱《我在這里長大》,大家一開口,她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我一直關注著她,發現隨著旋律的起伏她的神情越來越愉悅,直到下課后我再問起她上課前的事,她輕描淡寫地說“沒事”,我想這應該是音樂起到的一個潛移默化的調節作用,也就是著名的美學著作《樂記》論述音樂的功能的時候所說的“血氣平和”。 另外,我們的學生訓練時間比較長,訓練強度比較大,極易產生疲勞感,特別是冬天早起出早操后,上午上文化課時都昏昏欲睡了,如果能在在比較燒腦的數理化課程中間穿插一節音樂課,或聽一段優美的旋律,或來一段有節奏的律動,甚至是吼上一嗓子,都可以讓神經得到放松,學習效率也會更高。 三、拓展愛好,豐富課余生活 總體說來,我們學生的課余生活是比較單調的,特別是周末在家的時候,大多數同學都是抱著手機或者電腦玩游戲、或者聊天。這學期開了音樂課后,還是有一些變化,有些同學看到我們上課用的便攜式的手卷琴便宜又方便,也在淘寶買了周末玩一玩,七年級有四五個同學每次在放假的周末都會給我發他們在家彈奏的音頻或者視頻,還有部分同學以前學過豎笛,也有學過吉他的,本來已經忘得差不多了,我們這學期從最基本的樂理學起,讓他們回家后有找來這些塵封已久的器樂,家里有想起了久違的樂音。 另外,今年的《中國好聲音》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學員和原創歌曲,我和學生一起見證了他們的成長,好多學生課余都會單曲循環這些優秀的歌曲。
還有同學開始嘗試給古詩詞譜曲了,盡管還很稚嫩,但對于他們這種基礎和年齡來說,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嘗試了。這正好契合了音樂課標中關于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課標的表述是這樣的:通過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
上一篇:體校學生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初探 下一篇:如何提高體校學生學習文化課的積極性 |
![]() |